老港迎来新动力 汕头港将建国际性枢纽港口

2015-09-15 09:21 来源: 我的钢铁网

导读:

目前,汕头正以把汕头港打造成为国际性枢纽港为目标,力争在2到3年内建成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一个2万吨级石化码头,同步配套建设疏港铁路、疏港公路和广澳港区10万吨航道,并创造条件争取申报国家级综合保税区。预测到本次规划期末(2030年),汕头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0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00万标箱。

汕头,这块由榕江、韩江、练江冲刷形成的平原沙地,满含水的奔腾与灵韵。在这里,江河汇入海洋,港口商贾云集。

回顾150多年的开港历史,汕头港有过无限辉煌,也有过波动起伏。随着《汕头港总体规划(2012-2030年)》通过批复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台,汕头港又重新获得跨越发展机遇。同时,在被汕头市列为“头号工程”之后,汕头港正努力成为粤东港口群中心,助力华侨试验区建设。

开港于1860年的汕头港,紧靠香港、澳门、台湾,濒临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汕头港作为沿海25个国家级主要港口之一,也是广东省5个枢纽港之一,是粤东、闽西南、赣南的交通枢纽,史称“粤东之门户,华南之要冲”。已与世界57个国家和地区的268个港口有货物往来。

经过多年发展,汕头港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全市港口500吨级以上生产泊位8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9个,年设计通过能力3445万吨,其中集装箱年通过能力76万标箱。

至今,汕头港海上运输已开辟至香港、沿海各港和长江中下游港口的国内航线,并开通了地中海、中东、新加坡、日本、韩国、菲律宾、马尼拉等国外航线。内河运输主要河流有榕江、韩江和练江。2014年,汕头港集装箱完成130.3万标箱,在全国排名第16位。

汕头港建港条件优越,拥有广澳湾、海门湾、烟墩湾等一批自然水深大、泥沙回淤轻微、靠近国际航线、掩护条件好的优良岸线,具备建设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15万吨级煤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大型深水码头的条件。

粤东门户老港迎来新动力

打造“一港九区”新格局

2014年,《汕头港总体规划(2012-2030年)》获交通运输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规划》明确汕头港是国家沿海主要港口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粤东、赣南、闽西南等地区对外联系的重要口岸,是汕头市推进工业化进程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支撑。

目前,汕头正以把汕头港打造成为国际性枢纽港为目标,力争在2到3年内建成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一个2万吨级石化码头,同步配套建设疏港铁路、疏港公路和广澳港区10万吨航道,并创造条件争取申报国家级综合保税区。预测到本次规划期末(2030年),汕头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0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00万标箱。

北连南拓,左右延伸,汕头港综合立体的格局正在形成。

根据《规划》,汕头港划分为榕江港区、老港区、珠池港区、马山港区、堤内港区、田心港区、南澳港区、广澳港区和海门港区,形成“一港九区”的规划发展格局。

其中,老港区、珠池港区和马山港区已基本建设完成,珠池港区是目前汕头港深水泊位最多,规模最大的大型现代化港区;堤内港区、田心港区、南澳港区、榕江港区规划为预留发展港区;广澳港区和海门港区是规划期重点发展港区。

广澳港区??

定位为多功能港区

位于濠江区广澳湾,濒临国际主航线,水深条件优越,岸线资源丰富,是我国东南沿海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良港。其规划定位为承担远洋集装箱、大宗散杂货、石油化工、液化气、液体化工货物运输为主,具有综合物流、临海加工、保税仓储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区。

广澳港区是汕头市今后重点发展的外海港区,是目前粤东建港条件最优、规划功能最齐全、最具发展潜力的外海港区,也是推进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核心区域的先决条件。

——远期规划通过能力达2.5亿吨。广澳港区一期工程于1994年开始起步建设,2009年2月开工建设一期工程5万吨级航道,2011年5月完工,今年7月10日已通过竣工验收。

经过十几年的起步发展,目前广澳港区已建成1—6万吨级码头6个和5万吨级航道一条,并已开通地中海、中东、东南亚、越南、日本等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据悉,广澳港区近、中期规划港区陆域面积13.6km2,共建设39个深水泊位,年通过能力1.3亿吨和800万标箱;远期规划通过能力可达到2.5亿吨和1600万标箱。

——16.28亿元防波堤完成投资近半。广澳港区防波堤工程是交通运输部“十一五”跨“十二五”的重点项目和“广东省新十项工程项目”之一。项目总长8055.9m,其中西防波堤长6212.6m,外东防波堤长1843.3m,是华南地区最长最深最大的防波堤。

项目于2012年5月开工,工程总投资16.28亿元。该项目的建设将为广澳港区的全面开发建设创造基础条件。截至2015年8月底,广澳港区防波堤工程累计完成投资约7.37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45.27%。

——建设2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广澳港区二期工程建设规模为2个10万吨级及1个1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岸线长度1016米。年设计吞吐量为120万标箱,项目投资概算28.76亿元。将于近日开工,计划2018年4月投入试运营。

据了解,广澳港区航道二期工程(10万吨级航道)已列入省2015—2017年沿海航道等公共基础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计划。航道长5.2km,设计底宽210m,工程投资约2.5亿元。

另外,广澳港区还有一座2万吨级石油化工品码头已于近日动工建设,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为170万吨,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我市产业布局,推动地方经济加快发展,促进广澳港区成为立体综合的多功能港口。

海门港区??

粤东最大煤炭能源港

海门港区位于汕头市潮阳区海门湾,规划港区总陆域面积约990万㎡(不含远景预留发展区),生产性岸线长度8711m,规划布置生产性泊位34个,主要为沿海煤炭、散杂货及石油化工品等运输提供服务。

其规划定位为以能源和原材料运输为主,为临港产业发展服务,兼顾腹地散货运输的大型专业化港区。2014年,海门港区货物吞吐量1430万吨。

目前,华能汕头海门电厂一期工程配套5万吨级码头1个、3000吨级综合泊位2个已建成投产。煤炭中转基地项目1号泊位升级、10万吨级港池及航道疏浚工程、2号泊位等工程基本建成。已建成的1#、2#泊位码头能力为1780万吨/年,除满足华能现有4台机组800万/年的用煤需求外,其余近1000万吨可供应后方腹地用煤需求。

华能海门煤炭中转基地是辐射粤东以及江西等内陆地区的煤炭转运通道,项目的建成是奠定汕头港成为粤东第一大能源港的关键。码头能力为2270万吨/年,除满足海门电厂6台百万机组每年1200万吨用煤需求外,还剩余1000万吨可通过水路、陆路和铁路对外中转。随着去年底汕头电厂重件码头完成改造投入运营,海门港已开始开展“水转水”业务。

港口群一体化统筹建设

将支撑粤东经济跨越发展

交通是区域发展的生命线所在,具备发达的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才更有竞争力。打量粤东地区的交通格局可以发现,高铁中心站设在潮州市、机场设在揭阳市,港口因此成了汕头市仅剩的宝贵优势。

加强港口建设,打造粤东区域航运中心,汕头势在必行。然而,由于行政区划的切割,粤东各市的港口存在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情况,未能形成合力。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发挥最大聚合效应?

今年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徐宗玲、李钊等提交提案,建议省政府协调资源,加快规划建设以汕头港为龙头的粤东组合港。8月16日,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主持召开的粤东港口群发展座谈会再次提出,要大力进行粤东港口群建设,促进

升级港口迎接新机遇

港口群是进行港口规划经营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理论界普遍认为,为吸引腹地提供货物运输和装卸服务,其发展规模和性质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其地理位置彼此相邻或相近的一组港口,在空间组合上形成港口地域组合,即称为港口群。

目前,整合湾区资源建设组合港,已经成为国内外港口建设发展的大趋势。如福建厦门港、漳州港整合后统称厦门港,整合后的厦门港港区达到12个,深水岸线增加27公里。这让厦门港突破了发展瓶颈,使其加快发展成为以国际外贸集装箱运输为主、散杂货为辅的国际航运枢纽港。

另外,国内的宁波—舟山、广西北部湾等组合港均通过港口资源整合取得突破性飞跃,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再看粤东地区,港口岸线资源较为丰富,且有待开发,然而却迟迟不能形成规模效应。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割,粤东各市的港口未能集中统一建设,在经营上也存在赣南、闽西南等粤东传统腹地货源流入厦门、漳州等港口、集装箱货源舍近求远流入深圳港等问题。

“肥水”外流不禁让人惋惜,粤东港口资源整合势在必行。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徐宗玲、李钊等提交提案,建议省政府协调整合粤东港口资源,加快规划建设以汕头港为龙头的粤东组合港,发挥粤东区域港口的先导作用,提升整体竞争力。同时,随着我省沿海港口空间布局均衡化发展,以及粤东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粤东港口既需要转型升级,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创新港口投资建设模式

8月16日下午,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一行现场考察汕头港广澳港区,了解港区和疏港铁路规划建设情况,并主持召开粤东港口群发展座谈会。就如何促进粤东港口群转型升级、支撑粤东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会议提出了相关意见。

科学的规划是建设先导。会议认为,在港口群建设上,粤东三市应树立一体化理念,凝聚力量对待“大交通”。粤东港口群规划则是以原有规划为基础,集中体现桥梁纽带和互补关系。同时要在三市现有港口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港口、城市、物流、产业联动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粤东港口群一体化发展,充分体现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港口资源是不可多得的,航道、岸线、腹地都非常宝贵,无法复制。在编制粤东港口群规划中,汕头市要有优势互补的理念,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准确定位汕潮揭三市港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合理配置港口资源,强化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省政府已初步明确汕头港作为主力港并对粤东各港进行分工定位,汕头港重点发展集装箱、煤炭等大宗散货运输,与潮州港重点发展能源和通用散杂货运输并促进临港产业发展,揭阳港重点发展能源、原材料和通用散杂货运输并促进大型临港产业发展有所区别。

在具体建设中,则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投资的力量。会议提出,“十三五”期间,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上,广东省将充分发挥振兴粤东西北的政策,适当增加对港口建设的资金支持,并将建立粤东沿海港口主要港区和重要港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机制。因此在港口建设中,汕头市一方面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相关政策支持,又可大胆创新港口投资建设模式,探索股权投资、PPP等模式,积极引进大型港口集团等投资主体共同参与建设。

对接“一带一路”战略

助力华侨试验区建设

今年7月,省委书记胡春华赴粤东调研并检查振兴发展工作情况时,对汕头港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寄予厚望,强调要把港口建设作为汕头的“头号工程”,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倒排工期,加快打造交通枢纽。

为贯彻这一精神,汕头市委书记陈茂辉召开会议并指出,港口建设关系汕头未来发展,关系到汕头作为粤东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带动功能的发挥,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再接再厉推动建设。

今年年初,汕头港被列为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5个重点港口之一,获得发展良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助力华侨试验区建设,汕头港大有可为。

汕头市港口管理局局长郑新认为,汕头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节点定位清晰明确,将积极争取国家、省在政策以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加快汕头港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发展瓶颈。同时发挥东南亚潮汕籍华侨众多的优势,深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港口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郑新介绍,为加快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汕头市正在逐步整合汕头湾内的港口资源,将把汕头湾两岸的珠池港区、马山港区、老港区等地的码头功能转换为城市功能,把相关码头能力置换到广澳港区。为此也将全面加快广澳港区的建设。

按港区近中期规划目标,需投资资金约535亿元,建设39个泊位,资金量庞大。为此汕头市将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向国家、省申请有关扶持政策,多方筹集资金解决融资问题,以加快推进华侨试验区建设。近日,广澳港区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一个2万吨级石化码头工程相继开工,标志着汕头市港口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热潮拉开了序幕。

[需要查看更多数据,请免费试用钢联数据]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