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黄骅港:绿色港口织就“无尘梦”

2015-12-30 09:10 来源: 我的钢铁网

黄骅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绿色环保,努力减少港口建设运营的负外部性,实现与自然、与环境的和谐共赢。随着港口的不断发展,公司日益意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在此之前,对输煤港口的印象一直都是黑灰色的。”汪大春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的一种普遍现象,包括秦皇岛港等在内的所有能源输出港都是开放式作业,煤炭的储存方式多以露天堆放为主,一旦遭遇大风干燥天气,随处可见飞舞的煤尘。

2004年,随着二期工程的投入使用,黄骅港的煤炭设计吞吐能力迅猛增至6500万吨,但堆放方式和环保措施并没有得到大的改变,港口煤炭堆场的空气质量和环境卫生形势依然严峻。

这一问题在很快得到了重视。

“黄骅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绿色环保,努力减少港口建设运营的负外部性,实现与自然、与环境的和谐共赢。”汪大春说,随着港口的不断发展,公司日益意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不仅对黄骅港一二期工程煤炭堆场采取了硬化面层、自动洒水除尘、安装防风网等措施,保证煤炭在港口中转期间不受二次污染,更对三四期工程建设提出了一个极富挑战性的构想。

能不能设计建设一系列筒仓,以筒仓群的形式对进出港口的煤炭进行存储?这一想法刚一提出,便得到了公司上下很多人的赞同,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在当时,筒仓多用在发电厂,而且多半是单独存在的。筒仓群建设根本没有先例,更别说在一个吞吐能力巨大的煤炭输出港做这个尝试了。”汪大春说,尽管有质疑声,但公司还是下定了决定去尝试。

2007年2月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了《黄骅港总体规划》,这是省内第一个得到批准的港口总体规划。

消息传来,整个港口都沸腾起来了。筒仓群的设计规划步伐随之不断加快。

“2010年,三期工程筒仓工区开工建设,主要由24座直径40米、高43米的大型储煤仓组成,单个筒仓可装煤炭3万吨,建设规模创国内港口之最。”汪大春说,随着工程的建成投用,筒仓群在促进绿色港口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筒仓占地面积小,防雨雪、防风吹流失、防自燃功能强,不仅能避免堆取料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扬尘,还可有效保证煤炭成分、湿度稳定,节能又环保。”

2013年,黄骅港四期工程又建成了24个筒仓,筒仓总数上升到48个,成为亚洲最大的储煤筒仓群基地。汪大春告诉记者,有了这些筒仓群做支撑,煤炭粉尘少了,空气质量好了,黄骅港向着绿色港口建设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随着筒仓群建设同步进行的还有除尘设备。”汪大春说,“为了减少粉尘污染,我们在进煤入口安装了除尘设备,包括干雾除尘和药剂除尘。”他同时告诉记者,除尘技术操作是通过中控系统联锁完成的,只要收到除尘指令,系统会自动根据煤炭种类采取不同的除尘技术。“块煤多采用药剂除尘,其它的则多选取干雾除尘。”



[需要查看更多数据,请免费试用钢联数据]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